本报讯(记者贾晓宏)中国急救大联盟昨天倡议设立“国家急救日”,推动全社会关注急救,促进我国急救体系不断完善。
院前医疗急救是由政府主办的公益事业,中国急救大联盟有关负责人倡议,将每年的月0日设立为“国家急救日”。同时加强院前急救行业管理,发展医疗急救学科,提高从业人员待遇,规范职业行为,缩短急救响应时间,建立灾难应急和日常急救协同发展、空地配合立体化的救援体系,全面增强全国0急救网络的服务能力。急救大联盟还同时建议将急救培训作为安全教育写入中小学生教材,建立高风险岗位人员急救培训职业准入制度,在公共场所配置急救包、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,完善企事业单位应急响应预案,增强全社会的急救素养,提高自救互救能力,加快“大急救”体系的构建。
调查显示:00个人有需求打了急救电话,大约有5个人等不来救护车。针对目前急救呼叫得不到满足、急救反应时间偏长、部分从业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,北京市卫健委日前召开“进一步改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推进会”,要求各区卫生计生委、各从业机构要建立院前医疗急救各级管理人员深入一线的工作机制,充分掌握工作实情,春节前市0和999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管理人员、各区急救分中心主任每人要随救护车服务不少于3次,充分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服务需求和一线人员的职业素养,为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奠定基础;市卫生健康委相关处室的管理人员也将深入到急救一线,掌握0、999两个系统的服务状况。